XieJava's blog

记录最好的自己


  • 首页

  • 分类

  • 标签

  • 归档

  • 关于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蜜罐

发表于 2024-02-14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4.2k | 阅读时长 ≈ 14

蜜罐的概念首次由Clifford Stoll在其1988年出版的小说《The Cuckoo’s Egg》中提出。Clifford Stoll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计算机安全专家,还是这本小说的作者。他在小说中描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如何追踪并发现一起商业间谍案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成功地利用包含虚假信息的文件作为诱饵来检测入侵,这种技术思想就是蜜罐的雏形。因此,可以认为Clifford Stoll是首次提出蜜罐概念的人。随后,在1998年,商用的蜜罐产品开始出现,这标志着蜜罐技术开始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本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蜜罐。

一、什么是蜜罐

蜜罐(Honeypot)是一种主动防御技术,是一个包含漏洞的诱骗系统。蜜罐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对攻击方进行欺骗的技术,通过布置一些作为诱饵的主机、网络服务或者信息,诱使攻击方对它们实施攻击,从而可以对攻击行为进行捕获和分析,了解攻击方所使用的工具与方法,推测攻击意图和动机,能够让防御方清晰地了解他们所面对的安全威胁,并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来增强实际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蜜罐好比是情报收集系统。蜜罐好像是故意让人攻击的目标,引诱黑客前来攻击。所以攻击者入侵后,你就可以知道他是如何得逞的,随时了解针对服务器发动的最新的攻击和漏洞。还可以通过窃听黑客之间的联系,收集黑客所用的种种工具,并且掌握他们的社交网络。

二、蜜罐的主要类型

蜜罐的主要类型可以根据其交互程度和实现方式进行分类:

  1. 根据交互程度的不同,蜜罐可以分为高交互蜜罐和低交互蜜罐。
    ● 高交互蜜罐:提供一个真实的、可交互的操作系统或服务。这种蜜罐模拟了真实系统的功能,允许攻击者获得完全的访问权限,并能作为跳板实施进一步的网络攻击。然而,高交互蜜罐的部署较为困难,维护成本较高,且一旦服务上存在的漏洞被利用,容易引发新的安全问题。
    ● 低交互蜜罐:只模拟部分系统、端口或服务的功能。这种蜜罐的设计相对简单,主要目的是引诱攻击者进行交互,同时保护真实的系统不受攻击。由于低交互蜜罐的功能有限,攻击者不能通过攻击这些服务获得完全的访问权限。因此,低交互蜜罐相对容易部署和维护。
  2. 从实现方法上来分,蜜罐可分为物理蜜罐和虚拟蜜罐。
    ● 物理蜜罐:指网络上一台真实的完整计算机,它运行着真实的操作系统和服务,具有较高的逼真度,能够吸引更多的攻击者。然而,物理蜜罐的部署和维护成本较高,且可能面临法律和道德问题。
    ● 虚拟蜜罐:由一台计算机模拟的系统,它可以响应发送给虚拟蜜罐的网络流量。虚拟蜜罐具有成本低、易于部署和管理的优点,同时可以模拟多种操作系统和服务,提高蜜罐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此外,根据部署目的的不同,蜜罐还可以分为产品型蜜罐和研究型蜜罐两类。产品型蜜罐主要用于为一个组织的网络提供安全保护,而研究型蜜罐则专门用于对黑客攻击的捕获和分析。

三、蜜罐的主要功能

  1. 迷惑入侵者,保护服务器
    一般的客户/服务器模式里,浏览者是直接与网站服务器连接的,换句话说,整个网站服务器都暴露在入侵者面前,如果服务器安全措施不够,那么整个网站数据都有可能被入侵者轻易毁灭。但是如果在客户/服务器模式里嵌入蜜罐,让蜜罐作为服务器角色,真正的网站服务器作为一个内部网络在蜜罐上做网络端口映射,这样可以把网站的安全系数提高,入侵者即使渗透了位于外部的“服务器”,他也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资料,因为他入侵的是蜜罐而已。虽然入侵者可以在蜜罐的基础上跳进内部网络,但那要比直接攻下一台外部服务器复杂得多,许多水平不足的入侵者只能望而却步。
  2. 诱捕和追踪攻击者:蜜罐可以记录攻击者的所有活动,并追踪攻击者的来源和身份。通过分析攻击者的IP地址、攻击工具、攻击时间等信息,可以帮助管理员追踪攻击者的真实身份和位置,为后续的应对和处置提供有力支持。
  3. 评估和提升安全防护能力:蜜罐可以模拟实际系统中的漏洞和弱点,帮助管理员评估实际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通过模拟攻击,管理员可以了解实际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4. 威胁情报收集:蜜罐可以捕获攻击者的攻击数据和样本,为威胁情报收集提供重要来源。通过分析攻击数据和样本,管理员可以了解最新的攻击方法和工具,及时发现新的安全威胁,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蜜罐的主要组成及核心技术

蜜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蜜罐通常会安装一个操作系统和一些常见的应用软件,以模拟真实系统的环境。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能包含一些已知的漏洞,以吸引攻击者进行攻击。
  2. 网络服务:蜜罐会开放一些网络服务,如Web服务、FTP服务、数据库服务等,以提供攻击者攻击的目标。这些服务也可能包含一些漏洞,以吸引攻击者进行攻击。
  3. 日志和监控工具:蜜罐会安装日志和监控工具,以记录和分析攻击者的活动。这些工具可以记录攻击者的IP地址、攻击时间、使用的攻击工具和方法等信息,帮助管理员了解攻击者的行为和意图。
  4. 防火墙和安全策略:为了保护蜜罐本身不被攻击者攻破,通常会配置防火墙和安全策略,限制攻击者的访问和攻击手段。这些防火墙和安全策略也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5. 数据分析工具:蜜罐收集的攻击数据和样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员对攻击数据和样本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新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蜜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网络服务、日志和监控工具、防火墙和安全策略以及数据分析工具等。这些组件共同构成了蜜罐的基本架构和功能,使其能够作为一个有效的安全工具来监测和发现攻击。

蜜罐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捕获技术、数据控制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

  1. 数据捕获技术:数据捕获是在入侵者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整地记录所有进入蜜罐系统的连接行为及其活动。捕获到的数据日志是数据分析的主要来源,通过对这些数据日志的分析,管理员可以发现入侵者的攻击方法、攻击目的、攻击技术和所使用的攻击工具。数据捕获技术对于蜜罐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攻击行为的直接证据。
  2. 数据控制技术:数据控制技术用于管理和控制蜜罐系统中捕获的数据。这包括数据的存储、访问和传输等方面的控制。通过数据控制技术,管理员可以确保捕获的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3. 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分析是对蜜罐系统所捕获到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管理员可以提取入侵规则,分析是否有新的入侵特征。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网络协议分析、网络行为分析和攻击特征分析等。这些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管理员深入了解攻击者的行为模式和攻击意图,为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提供依据。

此外,蜜罐系统中还常常采用一些辅助技术来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伪装技术、诱饵技术、网络流量生成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增强蜜罐的欺骗性,使其更难以被攻击者识别和利用。

总的来说,蜜罐的主要技术涵盖了数据捕获、数据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蜜罐的核心功能,使其能够有效地检测和应对网络攻击。

五、蜜罐的优缺点

蜜罐技术的优缺点如下:

  • 优点:
  1. 早期预警:蜜罐可以作为一个早期预警系统,帮助组织及时发现潜在的网络攻击。当攻击者试图访问或利用蜜罐时,管理员可以立即得到通知,从而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2. 威胁情报收集:蜜罐可以捕获攻击者的活动信息,包括使用的工具、方法、攻击策略等,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威胁情报。通过分析这些信息,管理员可以了解攻击者的行为模式,提高防御能力。
  3. 增强安全防护:蜜罐可以分散攻击者的注意力,使其将资源投入到无用的攻击上,从而保护真实的系统免受攻击。此外,蜜罐还可以作为跳板,帮助管理员追踪攻击者的来源和身份。
  4. 提供培训和学习环境:蜜罐可以为安全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培训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了解攻击者的行为模式、工具和方法,提高安全技能和知识水平。
  • 缺点:
  1. 数据收集面狭窄:蜜罐只能检测到针对其自身的攻击行为,对于攻击者攻击其他系统的行为则无法感知。因此,蜜罐的数据收集范围相对狭窄,可能无法提供全面的安全威胁信息。
  2. 指纹识别风险:蜜罐在模拟漏洞和弱点时,可能会暴露自身的特征和行为模式,从而被攻击者识别出真实身份。这可能导致蜜罐失去其作用,甚至成为攻击者的攻击目标。
  3. 管理和维护成本:为了保持蜜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这可能会增加组织的管理和维护成本,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

蜜罐技术作为一种主动防御手段,在提高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限制,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六、蜜罐如何与其他安全工具协同工作?

蜜罐可以与其他安全工具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安全防护体系。以下是一些蜜罐与其他安全工具协同工作的方式:

  1. 入侵检测系统(IDS):蜜罐可以与IDS协同工作,共同监测和防御网络攻击。IDS负责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异常行为和潜在的攻击模式,而蜜罐则作为诱饵吸引攻击者,并捕获攻击者的行为数据。通过将蜜罐与IDS集成,可以及时发现并响应攻击,提高整体的安全防护能力。
  2. 防火墙: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控制进出网络的流量。蜜罐可以与防火墙协同工作,通过配置特定的防火墙规则,将蜜罐暴露在公网上,同时保护真实的系统不受攻击。防火墙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恶意流量,而蜜罐则用于捕获和分析剩余的攻击行为。
  3. 端点保护平台:端点保护平台用于保护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等。蜜罐可以与端点保护平台协同工作,共同防御针对终端设备的攻击。蜜罐可以吸引攻击者,并捕获攻击者的行为数据,而端点保护平台则负责检测和清除终端设备上的恶意软件和其他威胁。
  4. 日志分析工具:蜜罐捕获的攻击行为数据可以与日志分析工具结合使用,对攻击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溯源。日志分析工具可以对蜜罐捕获的日志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取出攻击者的特征、攻击工具、攻击路径等信息,为安全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和线索。

此外,蜜罐还可以与其他安全工具如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网络流量分析工具等协同工作,共同构建一个全面而高效的安全防护体系。通过整合各种安全工具和资源,可以实现对网络攻击的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和有效防御。

七、什么是“蜜网”?与蜜罐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蜜网(Honeynet)是一个比蜜罐更为复杂和全面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诱骗系统,而是一个由多个蜜罐和其他安全组件组成的网络。蜜网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一个高度可控的环境,以收集和分析来自攻击者的信息,同时提供一个平台来研究和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与蜜罐相比,蜜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与复杂性:蜜网是一个网络,通常包含多个蜜罐以及其他安全组件,如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等。而蜜罐则是一个单一的、独立的系统。因此,蜜网在规模和复杂性上通常要大于蜜罐。
  2. 交互性:蜜网中的蜜罐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系统和设备,如Windows、Linux、路由器等,从而提供更具交互性的环境,吸引攻击者进行更深入的攻击。而蜜罐通常只能模拟一个特定的系统或服务。
  3. 数据收集与分析:蜜网通过集中监控和管理所有进出蜜网的数据,可以收集到更丰富的攻击信息,包括攻击者的工具、方法、动机等。同时,蜜网还提供了更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支持更深入的安全研究。

联系方面,蜜罐和蜜网都是用于诱捕攻击者的安全工具,它们都是通过模拟漏洞和弱点来吸引攻击者的注意。此外,蜜罐可以作为蜜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将其集成到蜜网中,可以构建一个更完整、更全面的安全监控体系。


作者博客: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2023年我都干了啥?

发表于 2024-02-07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人生 , 程序人生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1.4k | 阅读时长 ≈ 4

中国人都喜欢过春节,2024年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又到了回首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
在2023年年初的时候就在《写给两年后2025年的自己》立了flag,要练好架子鼓、实现英语阅读的自由、写技术博客,换车等,一年过去了进度怎么样呢?2023年我都干了啥?
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自己的兴趣到底是什么?兴趣是一个人对特定事物或活动的喜好和热爱,它通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自发的、持久的倾向,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动力,使人们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体验。
所以我的兴趣是打鼓、看书、写代码、旅行。

一、打鼓

2021年底萌生了学习架子鼓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彻底明白了《任何说30天快速学会架子鼓的都是骗人的!》,抛弃了速成的念头。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学习能够入个门自娱自乐一下。两年过去了,在2023年有段时间还是练得比较勤快,基本上每天都有练一个小时,无赖是全靠自学且资质平平所以进步比较缓慢,一首《感官先生》练了我两个多月。不过还是可以敲几首简单的歌了。2023年在抖音上发了6首完整的架子鼓演奏视频(抖音号:xiejava)见证我的努力和进步。

xiejava抖音

二、看书观影

我有个习惯就是每看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都会在豆瓣上记录一下,2023年工作很忙,很少看电影,看也书不多,在豆瓣上记录了看了9部电影、14本书。

看书记录
观影记录

2023年重新回味了经典港剧《无间道》,看了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及很火的电视剧《狂飙》,感受到了国产剧的崛起。
2023年虽然看书不多只记录了14本,但是我做了一些改变,不求数量,重点是主题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历史类的书看得比较多,新书看了二战相关的《最长的一天》、《遥远的桥》,科技类看了《芯片战争》、《ChatGPT:人类新纪元》,技术方面的书主要是关于机器学习方面的包括《Python机器学习基础教程》、《数据分析咖哥十话》等,其他还看了《红星照耀中国》、《三体:地球往事》等。
主要还是以历史和技术类的为主,很多书看了就忘了,所以2023年重读了一些书,包括《文明之光》系列的4册等。给自己做了个约定,自己认为经典的书,至少要看三遍。

三、写博客

2023年写了42篇博客,主要是网络安全和数据分析相关的技术博客。因为目前在从事网络安全相关方面的工作,平时对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感兴趣,这方面的内容会多一点。技术类的博客主要发表在CSDN,读书及书评发表在豆瓣,当然还有自己的自留地 《xiejava’s blog》 所有的博客文章都会在这里。

CSDN1
CSDN2

2023年在CSDN发布了37篇原创博文,上榜了273次,每次上榜都坚定了我写博客的心。
2023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fullbug,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公众号上发布了116篇文章,公众号订阅用户也到1407,1407个订阅用户就是对我小小的鼓励,激励我持续的输出。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四、计划

都2024年了,架子鼓、实现英语阅读的自由、写技术博客,换车等,一年过去了进度怎么样呢?离2025年的目标还差多远呢?

架子鼓:目前的水平还只能僵硬的对着动态鼓谱敲几首简单的歌,离架子鼓自由还差很远,2024年将继续努力,持续的在抖音上发布练习视频,让大家监督,让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争取在2025实现几首比较经典歌曲的熟练的演奏。

英语:英语和架子鼓一样是靠时间练习和积累的,在写了一篇《学习英语,你认为“长期”的坚持是多长,“大量”的阅读又是多少?》的博文后2023年基本没有怎么看英语,本来就不好的英语越发退步了。对于英语已经放弃治疗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同时要做好几件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英语自由的计划估计要缓一缓了,等架子鼓学得差不了再来学英语吧。我想如果能够把架子鼓学会,同样也能够把英语学会。

博客:2025年立的flag是CSDN账号的粉丝到10W,经过2023年的努力目前CSDN的粉丝到了3.7W,离10W还有不少的差距,需要在2024年更加努力的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文章才有可能达到这个目标。

旅行:旅行虽然是兴趣之一,一直在憧憬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从来就没有成行过。2023年更是哪里都没有去,2025年的flag之一就是要先换车。在2023年底终于如愿换了台领克08的新能源SUV,见《颜值与实力并存-领克08提车和用车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去看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


作者博客: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防非法外联系统

发表于 2024-02-06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2.5k | 阅读时长 ≈ 8

非法外联是指计算机或其他内部网络设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私自连接到外部网络或设备,如互联网、其他公共网络或非法设备等。这种行为可能涉及违反法律法规、公司政策或安全规定。非法外联的危害包括可能导致数据泄露、恶意软件感染、非法访问和攻击等安全风险,同时可能违反合规要求并导致法律责任。

非法外联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拨号上网、双网卡上网、GPRS、红外等方式进行连接。这些非法连接不仅可能暴露内部网络于外部攻击的风险,而且可能使内部数据面临泄露的风险,特别是当员工使用个人设备连接企业内部网络时。因此,防止非法外联对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保护组织利益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防非法外联系统

针对非法外联,内网计算机连接外网(断开内网连接外网或者同时连接内外网络),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防非法外联系统,禁用内网终端访问外部网络,实现内网终端无法外联的方法。防非法外联技术作为管理者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全面、实时地监控整个单位网络内部的非法外联行为。

二、非法外联的安全风险

(1)内部人员可通过Modem拨号、ADSL拨号或手机无线拨号等方式,非法连接到互联网等外部网络,造成内部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失效,可能会造成病毒感染、敏感信息泄密等安全事件。
(2)在内、外网物理隔离的涉密信息系统内部,工作人员也可能把内网计算机连接到外部网络上,形成非法的网络出口,从而为外部黑客非法入侵提供途径,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外部移动笔记本电脑等,通过非法接入内部网络的交换设备,访问内部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和服务器资源,造成可能的信息失泄密。
(4)在某些情况下,外部移动笔记本计算机还可以通过直连线,直接跟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相连,建立对等网络连接,从而造成信息泄密。

三、防非法外联系统的工作原理

防非法外联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网络监控和行为分析。具体来说,它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非法外联的监测和阻断:

  1. 网络流量监控:防非法外联系统首先会对内部网络的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它可以通过部署在网络中的传感器或代理程序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
  2. 行为分析:系统会对捕获到的网络数据包进行深度分析,识别出网络流量的来源、目的、协议类型等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判断网络流量是否属于正常行为,还是存在非法外联的嫌疑。
  3. 非法外联检测:当系统检测到异常的网络流量,即可能存在非法外联行为时,它会进一步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例如,系统可能会检查网络连接的持续时间、数据传输量、目标IP地址等信息,以确认是否存在非法外联行为。
  4. 阻断与报警:如果系统确认存在非法外联行为,它会立即采取相应的阻断措施,阻止非法连接的继续建立。同时,系统会触发报警机制,向管理人员发送报警信息,以便及时处理和应对。
  5. 日志记录与分析:防非法外联系统还会记录所有检测到的非法外联行为,并生成详细的日志。这些日志可以作为后续分析的依据,帮助管理人员了解非法外联行为的情况和趋势,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策略。

防非法外联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网络监控和行为分析来检测非法外联行为,并采取阻断和报警措施来保障内部网络的安全。

四、防非法外联系统的主要功能

防非法外联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和识别非法外联行为:防非法外联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和识别所有被控主机的网络连接状态,以及终端软件的运行情况。它可以检测使用双/多网卡联通内外网的行为,从而发现破坏内外网隔离的违规行为。
  2. 阻断和报警非法外联行为:一旦检测到非法外联行为,防非法外联系统可以采取阻断措施,阻止非法连接并建立报警机制。它还能报告非法外联主机的客户端ID号,从而准确锁定非法外联主机,即使在单机环境下也能实现阻断并报警。
  3. 实时监视和检测多种上网方式:防非法外联系统能够实时监视普通方式的拨号上网,以及通过WLAN、GPRS或CDMA1X等无线方式进行非法上网的行为。这有助于全面覆盖和检测各种非法外联方式。
  4. 强大的日志查询功能:系统提供强大的日志查询功能,可以对受控主机的非法外联行为进行实时报警,并在报警控制中心进行详细的显示和统计分析。这有助于用户了解非法外联行为的情况和趋势。
  5. 与违规外联系统联动:在完成前面各项工作后,防非法外联系统还可以与违规外联系统的互联网服务端联动,侦测到涉密载体违规外联的行为。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涉密载体的非法外联行为。

防非法外联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监测和识别非法外联行为、阻断和报警非法外联行为、实时监视和检测多种上网方式、提供日志查询功能以及与违规外联系统联动。这些功能共同构成了防非法外联系统的核心能力,有助于提升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五、防非法外联系统的使用方式

1、防非法外联系统与内部局域网建立连接后,监测终端的外网连接请求;
2、根据外网连接请求,对所述终端中存储的文件进行安全防护,并输出针对外网连接进行响应的选项;
3、接收响应于所述选项的操作,并根据所述操作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外网连接请求进行处理。
一种防止非法外联的系统,包括多个终端、至少一个服务器;其中,所述服务器,用于与所述终端构成的内部局域网;所述终端,用于与所述内部局域网建立连接,监测终端的外网连接请求;根据所述外网连接请求,对所述终端中存储的文件进行安全防护,并输出针对外网连接进行响应的选项;接收响应于所述选项的操作,并根据所述操作按照预设策略对所述外网连接请求进行处理。

六、非法外联与准入控制有什么区别?

非法外联和准入控制是网络安全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有一定的区别。

  • 非法外联通常指的是内部网络中的设备未经授权擅自与外部网络(如互联网)建立连接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网络攻击、恶意软件感染等安全威胁。非法外联通常是由于用户的不当操作、设备漏洞或恶意攻击等原因引起的。为了防止非法外联行为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部署防非法外联系统、加强用户教育等。
  • 准入控制则是一种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中的设备访问。它通常包括设备认证、访问授权、安全审计等功能。准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设备才能访问网络,从而防止未经授权的设备或恶意软件进入网络。准入控制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如802.1X认证、NAC(网络准入控制)解决方案等。

简单来说,非法外联关注的是内部设备是否非法连接到外部网络,而准入控制关注的是如何控制和管理网络中的设备访问。两者都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关注点和实施手段有所不同。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结合使用非法外联监控系统和准入控制系统来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博客: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准入控制系统

发表于 2024-02-04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3.9k | 阅读时长 ≈ 13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各种信息资产越来越多,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防止外来电脑、移动设备接入局域网,保护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成为企业网络管理的重要问题。准入控制系统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准入控制系统。

一、什么是准入控制系统

准入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控制访问权限的安全机制。该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对用户、设备、应用程序和网络资源的身份验证和授权,限制对受保护资源的访问。重点解决网络的合规性要求,达到“违规不入网、入网必合规”的管理规范,支持包括身份认证、友好WEB重定向引导、基于角色的动态授权访问控制、可配置的安全检查规范库、“一键式”智能修复、实名日志审计等功能,满足等级保护对网络边界、终端防护的相应要求,同时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网络准入防护体系。

二、准入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

1. 接入设备的身份认证

对终端计算机网络访问权限从入口进行检测验证,只允许受信任的设备和用户使用内网,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支持包括MAC地址、IP地址、基于用户名和密码的身份、接入设备端口、所在VLAN等信息,还支持U-KEY、支持智能卡、数字证书认证,LDAP、无缝结合域管理。

2. 接入设备的安全性检查

包括各种防病毒软件版本、终端补丁漏洞、应用软件黑、白、红名单检测、非法外联、非法代理、异常流量、敏感操作行为检测等。

  1. 完善的安全策略管理
    包括资产安全策略、补丁安装策略、访问策略、应用程序策略、桌面防火墙策略、外设策略和远程维护的策略管理。
  2. 移动存储管理
    能够对电脑usb接口进行综合管理,设置U盘使用权限(仅写入、仅读取、禁止使用),支持禁用移动硬盘、便携式存储设备和所有usb存储设备,还能够对U盘的插入使用进行日志统计,及U盘中文件的操作行为也能够进行审计记录。
  3. 操作系统补丁及升级
    能够对内网电脑的操作系统补丁进行统一下发和及时更新,可自动检测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漏洞和自动更新安装操作系统补丁。

三、准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准入控制系统的设计有两个基本的理论前提:

  1. 网络安全状态的非稳定性:这意味着系统会随着时间迁移和变迁,可能会从安全状态转移到非安全状态。因此,及时进行系统更新,将系统状态重新调整回安全状态,是减少受攻击可能性的有效方式。
  2. 网络安全状态的可控性:在网络环境中,收集的网络及用户主机的状态信息越多,就越能准确地判断出网络所面临的风险,并及时给出应对措施,控制网络安全状态。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安全技术测评、权限管理和流量控制等手段,确保只有符合规定要求的终端设备能够接入网络,并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来说,网络准入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用户认证: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只有授权的用户才能接入网络。用户认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用户名/密码、动态令牌、智能卡等。通过用户认证,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2. 安全技术测评: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进行安全技术测评,包括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安全技术测评,可以确保用户终端符合安全要求,减少安全威胁和风险。
  3. 权限管理:网络准入控制系统根据不同的用户和设备制定不同的策略,实现灵活的网络准入管理。通过对用户终端的权限进行管理和控制,可以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4. 安全检查: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对接入终端设备进行杀毒软件安装情况、系统补丁等级、设备漏洞等安全检查,确保接入设备的安全性。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终端上的安全漏洞和隐患。
  5. 流量控制:网络准入控制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管理,限制不安全协议和流量的传输,保障网络带宽和稳定性。通过流量控制,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防止网络拥塞和攻击。

网络准入控制系统通过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安全技术测评、权限管理和流量控制等手段,实现了对用户终端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提高了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准入控制系统有多种准入管控方式,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管控方式:

  1. 802.1X准入控制: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协议,在接入设备的端口这一级验证用户身份并控制其访问权限。通过EAPoL(局域网可扩展认证协议),实现客户端、设备端和认证服务器之间认证信息的交换。
  2. DHCP准入控制:通过DHCP服务器的配合,实现基于用户身份的IP地址分配和权限控制。用户通过DHCP获取IP地址,同时需要进行身份认证才能获得相应的网络访问权限。
  3. 网关型准入控制:通过部署专门的网关设备,对经过该设备的网络流量进行安全检查和过滤,并根据用户身份和权限进行控制。网关型准入控制可以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度分析和控制,提供更加精细化的网络访问控制。
  4. ARP准入控制:通过ARP协议的特性,实现对ARP请求的拦截和过滤,以防止ARP欺骗攻击。ARP准入控制可以保护网络不受ARP攻击的影响,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准入控制系统有多种管控方式,每种管控方式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安全需求和网络环境选择适合的管控方式,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准入控制系统的特点

准入控制系统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安全性:准入控制系统实现对网络边界准入的控制,对所有入网终端的统一身份认证、未经允许的设备无法进入网络,可以对网络设备和应用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可以批量处理和更新设备或用户的安全策略,大大提高了网络管理的效率。
  2. 合规性:准入控制系统一般采用“不改变网络、不装客户端”的特性,重点解决网络的合规性要求,达到“违规不入网、入网必合规”的管理规范,支持包括身份认证、友好WEB重定向引导、基于角色的动态授权访问控制、可配置的安全检查规范库、“一键式”智能修复、实名日志审计等功能,满足等级保护对网络边界、终端防护的相应要求,同时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网络准入防护体系。
  3. 灵活性:准入控制系统支持多样化的认证方式及多种认证协议,对所有入网设备进行身份认证,支持包括MAC地址、IP地址、基于用户名和密码的身份、接入设备端口、所在VLAN等信息,还支持U-KEY、支持智能卡、数字证书认证,LDAP、无缝结合域管理。
  4. 可靠性:准入控制系统以电信级稳定的、专业化硬件平台,提供更高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5. 高效性:准入控制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管理,限制不安全协议和流量的传输,保障网络带宽和稳定性。

此外,准入控制系统还具有集成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性,可以根据企业网络规模和安全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和扩展。

五、准入控制系统的部署方式

1. 网关模式

采用网关部署模式时,将准入控制系统上行端口(与终端相连的端口)设置为要求通过EAP认证,将其下行端口(与外网相连的端口)设置为不要求通过EAP认证。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全部通过准入控制系统,并由系统要求终端进行EAP认证。NACC根据源IP地址对应的设备的网络准入控制状态来决定是允许、拒绝还是重定向。其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
网关模式

2. 控制旁路模式

将准入控制系统部署在网络中的汇聚层或核心层,与汇聚层或核心层的交换路由设备连接。在交换路由设备上(与准入控制相连相连的设备)启用策略路由,将上行数据包(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路由到准入系统中,由准入控制系统要求终端设备进行EAP认证。系统根据源IP地址对应的设备的网络准入控制状态来决定是允许、拒绝还是重定向。对于经过验证之后允许接入的数据包,其下行的数据包则从正常的路由汇聚层或核心层设备走,不经过准入设备。其部署方式如下图所示:
控制旁路模式

六、准入控制系统的应用场景

准入控制系统可以在多种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1. 无线接入控制:在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中,准入控制系统可以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评估,确保只有符合安全要求的终端才能接入网络。这样可以防止非法终端的接入,保护无线网络的安全。
  2. 有线网络接入控制:对于企业有线网络环境,准入控制系统同样可以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评估。通过控制网络访问权限,限制用户终端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保护企业网络资源的安全性。
  3. 远程接入控制:在远程接入企业网络的环境中,准入控制系统可以实施安全策略,对远程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评估。通过控制远程用户的网络访问行为,保障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虚拟化环境:在云计算和虚拟化环境中,准入控制系统可以对虚拟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安全控制。通过实施安全策略和进行安全评估,保障虚拟机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5. 终端安全管理:准入控制系统可以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包括软件安装、系统配置、防病毒软件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通过及时发现和修复终端上的安全漏洞,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终端的安全性。

准入控制系统可以在无线接入、有线网络接入、远程接入、虚拟化环境和终端安全管理等多种应用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企业如何利用准入控制系统来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

企业可以利用准入控制系统来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1. 控制终端接入:通过身份认证、安全技术测评等手段,对接入网络的用户终端进行身份验证和安全评估,确保只有符合安全要求的终端才能接入网络。这样可以防止非法终端的接入,保护企业网络的安全。
  2. 实施终端安全策略:对用户终端实施安全策略,包括软件安装、系统配置、网络访问权限等,确保用户终端的安全性。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止终端上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
  3. 控制网络访问:通过控制网络访问权限,限制用户终端对网络资源的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这样可以保护企业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获取和使用,保障企业的机密信息安全。
  4. 日志审计:对用户终端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日志记录和审计,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通过审计功能,可以追溯和还原终端的网络访问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 集成其他安全产品:准入控制系统可以与其他网络安全产品进行集成,实现更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通过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其他安全产品的集成,可以提供更加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
  6. 灵活部署和扩展性:准入控制系统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网络规模和安全性要求进行灵活配置。同时,该系统支持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企业网络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升级和扩展。这样可以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可以利用准入控制系统来保护信息资产的安全,通过控制终端接入、实施终端安全策略、控制网络访问、日志审计、集成其他安全产品以及灵活部署和扩展性等措施,提高企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博客: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Python实现avif图片转jpg格式并识别图片中的文字

发表于 2024-01-31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开发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935 | 阅读时长 ≈ 3

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有些数据是从图片上去获取的,这就需要去识别图片上的文字。Python有很多库可以很方便的实现OCR识别图片中的文字。这里介绍用EasyOCR库进行图片文字识别。easyocr是一个比较流行的库,支持超过80种语言,识别率高,速度也比较快。

一、图片识别文字

1、导包

1
pip install easyocr

2、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mport easyocr
# 用easyocr识别图片并提取文字
def easyocr_pic(pic_path):
reader = easyocr.Reader(['ch_sim', 'en'])
results = reader.readtext(pic_path)
ocr_result_dict = {}
result_list = []
for result in results:
result_list.append(result[1])
ocr_result_dict['orc_reslut']=result_list
return ocr_result_dict

if __name__ == '__main__':
orc_result = easyocr_pic(r'waf.png')
print(orc_result)

3、运行效果

图片OCR识别效果

可以看到图片中的中文“防火墙”和”Web应用防火墙”都正确识别出来了。

注意:文件名和文件路径都不能有中文,否则会报错。如:如果将waf.png改成web应用防火墙.png就会报如下的错误。
[WARN:0@11.296] global loadsave.cpp:248 cv::findDecoder imread_(‘web应用防火墙.png’): can’t open/read file: check file path/integrity

在进行图片识别的时候发现如果是avif格式的也会报错。如从京东商品详情页下载的图片都是avif格式的,进行识别的时候就会报错。

在OCR识别报错

但是这个图片用看图软件是可以正常显示的。

用看图软件打开图片

用画图软件另存为png或jpg格式后可以用easyocr正常识别出图片中的文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直接将.avif的后缀名直接改成.jpg虽然可以用看图软件可以打开,但是用easyocr识别同样会报错,所以我们需要用程序来实现将avif格式的文件转成jpg或png文件格式。

二、avif格式图片转jpg格式

用python来实现将avif格式的文件转成jpg也很简单,但也有些注意事项。

1、导包

1
pip install pillow-avif-plugin Pillow

2、代码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import pillow_avif  #注意一定要引入pillow_avif否则会抛异常'cannot identify image file 'XXX''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os


# 将avif文件转成jpg文件
def convert_avif_to_jpg(input_path, output_dir):
try:
# 打开AVIF图像
image = Image.open(input_path)

# 获取输入路径的文件名及其所在目录
file_name = os.path.basename(input_path)
# 构建输出路径
if not os.path.exists(output_dir):
os.makedirs(output_dir)

output_path = os.path.join(output_dir, f"{os.path.splitext(file_name)[0]}.jpg")
# 保存为PNG格式
image.save(output_path, "JPEG")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调用函数进行转换
convert_avif_to_jpg(r'5e595ea90b71f7ae.jpg.avif', 'avif2jpg')

3、运行效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正常将avif文件转成了jpg格式的文件。

4、注意事项

import pillow_avif #注意一定要引入pillow_avif否则会抛异常’cannot identify image file ‘XXX’’
虽然代码没有用到pillow_avif但是一定要显示的用import pillow_avif否则在运行的时候会抛异常’cannot identify image file ‘XXX’’

三、Python实现avif图片转jpg格式并识别文字全部代码

所有代码用easyocrUtil.py实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import easyocr
import pillow_avif #注意一定要引入pillow_avif否则会抛异常'cannot identify image file 'XXX''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os


# 将avif文件转成jpg文件
def convert_avif_to_jpg(input_path, output_dir):
try:
# 打开AVIF图像
image = Image.open(input_path)

# 获取输入路径的文件名及其所在目录
file_name = os.path.basename(input_path)
# 构建输出路径
if not os.path.exists(output_dir):
os.makedirs(output_dir)

output_path = os.path.join(output_dir, f"{os.path.splitext(file_name)[0]}.jpg")
# 保存为PNG格式
image.save(output_path, "JPEG")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e)


# 用easyocr识别图片并提取文字
def easyocr_pic(pic_path):
reader = easyocr.Reader(['ch_sim', 'en'])
results = reader.readtext(pic_path)
ocr_result_dict = {}
result_list = []
for result in results:
result_list.append(result[1])
ocr_result_dict['orc_reslut']=result_list
return ocr_result_dict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调用函数进行转换
convert_avif_to_jpg(r'5e595ea90b71f7ae.jpg.avif', 'avif2jpg')

# 调用函数识别图片并提取文字
orc_result = easyocr_pic(r'avif2jpg\5e595ea90b71f7ae.jpg.jpg')
print(orc_result)

博客地址: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防病毒软件

发表于 2024-01-30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2.6k | 阅读时长 ≈ 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防病毒软件已成为企业和个人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防病毒软件是网络安全产品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检测、清除计算机病毒,以及预防病毒的传播。本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防病毒软件。

一、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内进行破坏、传播和自我复制的恶意软件。是恶意代码中的一种,详见《网络安全之恶意代码》。它通常通过电子邮件附件、网络共享、软件下载等方式传播,能够破坏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数据文件和应用程序,导致计算机系统出现各种问题。计算机病毒是人为故意编写的,其目的是为了窃取个人信息、破坏计算机系统或者制造混乱等。
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用户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清除计算机病毒。这些措施包括安装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和操作系统、不随意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链接、谨慎下载和安装软件等。

二、什么是防病毒软件

防病毒软件也称反病毒软件,是用于消除电脑病毒、特洛伊木马和恶意软件、保护电脑安全、安全安全的一类软件的总称。杀毒软件通常集成监控识别、病毒扫描和清除和自动升级等功能,有的杀毒软件还带有数据恢复等功能。
防病毒软件最初是为了检测和删除计算机病毒而开发的,因此得名。但是,随着其他种类恶意软件的泛滥,防病毒软件开始提供针对其他计算机威胁的防护。特别是,现代的防病毒软件可以保护用户免受:恶意浏览器帮助对象(BHO)、浏览器劫持者、勒索软件、键盘记录程序、后门程序、rootkit、特洛伊木马、蠕虫、恶意LSP、拨号程序、欺诈工具、广告软件和间谍软件。

三、防病毒软件的作用

一个好的防病毒软件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实时监控和防护:防病毒软件可以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现可疑行为或病毒威胁,能够及时拦截和清除。
  2. 病毒查杀和清除:防病毒软件能够检测和清除已知的各类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程序,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3. 未知病毒的检测和清除:现代的防病毒软件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启发式扫描、行为监控、云安全等,能够检测和清除未知的病毒威胁,提高对未知病毒的防护能力。
  4. 系统保护和恢复:防病毒软件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的关键位置进行保护,防止恶意程序的篡改和破坏。同时,提供系统恢复功能,帮助用户快速恢复受病毒影响的系统。
  5. 网络安全防护:防病毒软件通常集成了防火墙、网络监控等网络安全防护功能,能够全面保护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安全。
  6. 智能升级和更新:防病毒软件能够智能检测和升级病毒库,确保用户始终拥有最新的病毒防护策略。
  7. 自定义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防病毒软件进行自定义设置,包括扫描范围、防护级别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一个好的防病毒软件能够提供全面、高效的计算机系统保护,帮助用户避免各类病毒威胁的侵害。用户选择一款可靠、易用的防病毒软件并正确配置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防病毒软件的工作原理

防病毒软件检测病毒的方法有:特征码法、校验和法、行为检测法、软件模拟法。防病毒软件大致上是根据以下几个方式辨别病毒:

  1. 病毒检测的方法
    在与病毒的对抗中,及早发现病毒很重要。早发现,早处置,可以减少损失。检测病毒方法有:特征代码法、校验和法、行为监测法、软件模拟法。
  2. 特征代码法
    特征代码法被早期应用于SCAN、CPAV等著名病毒检测工具中。国外专家认为特征代码法是检测已知病毒的最简单、开销最小的方法。

具体来说,防病毒软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对病毒的查杀:

  1. 病毒库的建立:防病毒软件会建立一个包含已知病毒特征的病毒库,这些特征包括病毒的二进制代码、文件头信息、长度等信息。
  2. 文件的扫描:当防病毒软件运行时,它会扫描计算机中的文件,并将每个文件与病毒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
  3. 特征匹配:如果某个文件的特征与病毒库中的某个病毒特征相匹配,防病毒软件就会判定该文件为病毒。
  4. 清除病毒:一旦发现病毒,防病毒软件就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清除病毒,例如删除病毒文件、隔离可疑文件、清除注册表中的恶意项等。

除了基于特征的扫描外,现代的防病毒软件还采用了启发式扫描、行为监控等技术来提高对未知病毒和变种病毒的检测和清除能力。

五、防病毒软件的核心技术

防病毒软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保护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和手动扫描。实时监控是指在系统运行时,软件会持续地检查文件和内存,一旦发现病毒或可疑行为,就会立即采取措施清除病毒或阻止其传播。而手动扫描则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指定的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全面的病毒检查。
防病毒软件的核心技术包括:

  1. 静态扫描技术:通过对文件进行逐一的比对,检测是否存在病毒代码。
  2. 动态监控技术: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对异常行为进行及时检测和拦截。
  3. 启发式扫描技术:基于行为和特征分析的扫描方式,可以检测未知病毒和变种病毒。
  4. 沙箱技术:将可能存在病毒的文件或程序在隔离的环境中运行,避免对系统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5. 云安全技术:利用云端的数据和智能分析能力,提高病毒的检测率和响应速度。

除了上述核心技术外,一款优秀的防病毒软件还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 兼容性:能够与各种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硬件设备兼容。
  2. 可靠性:能够准确地检测和清除病毒,避免误报和误杀。
  3. 易用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使用和管理。
  4. 实时更新:能够及时更新病毒库和防护策略,以应对新出现的病毒威胁。
  5. 智能防护:能够根据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病毒威胁的情况,自动调整防护策略,提高防护效果。

防病毒软件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病毒威胁的重要工具。选择一款优秀的防病毒软件并正确配置和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式

防病毒软件会扫描计算机文件和内存以查找表明可能存在恶意代码的模式。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安装防病毒软件:首先需要从正规渠道下载和安装防病毒软件,并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需要保护的区域和功能,以及设置软件自动更新和升级等选项。
  2. 定期更新病毒库:防病毒软件的核心是其病毒库,只有不断更新病毒库才能更好地检测和清除病毒。用户需要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以确保拥有最新的病毒库。
  3. 定期扫描计算机:防病毒软件需要定期扫描计算机系统,以检测和清除病毒。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扫描的范围和频率,以及自定义扫描计划等。
  4. 手动扫描:如果用户怀疑某个文件或文件夹可能存在病毒,可以使用手动扫描功能对它们进行扫描和清除。在防病毒软件的界面上选择“手动扫描”功能,然后选择需要扫描的文件或文件夹即可。
  5. 实时监控:防病毒软件应该开启实时监控功能,对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可疑行为或病毒威胁,能够及时拦截和清除。
  6. 隔离和清除:如果防病毒软件检测到恶意软件的存在,可以将其隔离或清除。根据软件的提示进行操作即可。
  7. 自定义设置: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对防病毒软件进行自定义设置,包括扫描范围、防护级别等,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安全需求。

正确配置和使用防病毒软件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病毒威胁的重要措施。用户需要注意软件的安装、更新、配置和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保护作用。


博客地址: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安全隔离网闸

发表于 2024-01-27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3.3k | 阅读时长 ≈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复杂,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防火墙设备在面对一些高级的网络攻击时,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的防护,因此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网络安全设备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一旦信息系统遭受攻击或入侵,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一些高安全级别的网络环境,如政府、军队、公安、银行等,需要一种更加可靠的安全设备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全隔离网闸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安全设备应运而生。本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安全隔离网闸。

一、什么是安全隔离网闸

安全隔离网闸,又名“网闸”、“物理隔离网闸”,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并提供适度可控的数据交换。安全隔离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物理隔离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入侵、无法攻击、无法破坏,实现了真正的安全,安全隔离闸门的功能模块有:安全隔离、内核防护、协议转换、病毒查杀、访问控制、安全审计、身份认证。

二、安全隔离网闸的主要功能

安全隔离网闸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旨在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和数据交换。其主要功能包括:

  1. 安全隔离:安全隔离网闸能够切断内网和外网之间的直接连接,通过专用硬件和软件实现内外网的物理隔离,确保内网的安全。
  2. 数据交换:安全隔离网闸可以实现不同安全域之间的适度可控的数据交换,通过专用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同时对数据进行剥离、解密、校验等处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协议转换:安全隔离网闸可以进行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转换,如将非通用的私有协议转换为通用的网络协议,或者将通用的网络协议转换为其他协议,以满足不同网络环境的需求。
  4. 病毒查杀:安全隔离网闸可以对交换的数据进行病毒检查,通过内置的病毒查杀功能模块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5. 访问控制:安全隔离网闸可以进行访问控制,通过配置访问控制策略来限制不同用户或用户组对内网的访问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内网资源。
  6. 安全审计:安全隔离网闸可以进行安全审计,对内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访问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帮助管理员进行安全监控和日志管理。
  7. 身份认证:安全隔离网闸可以进行身份认证,通过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等方式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只有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可以访问内网资源。

安全隔离网闸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免受潜在的安全威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安全隔离网闸的工作原理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形成物理隔离,从而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安全隔离网闸通常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内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和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隔离硬件)。其中,内网处理单元负责处理内网的数据,外网处理单元负责处理外网的数据,而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则负责在内外网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数据交换通道,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1、内网处理单元
内网处理单元包括内网接口单元与内网数据缓冲区。接口部分负责与内网的连接,并终止内网用户的网络连接,对数据进行病毒检测、防火墙、入侵防护等安全检测后剥离出“纯数据”,作好交换的准备,也完成来自内网对用户身份的确认,确保数据的安全通道;数据缓冲区是存放并调度剥离后的数据,负责与隔离交换单元的数据交换。

2、外网处理单元
外网处理单元与内网处理单元功能相同,但处理的是外网连接。

3、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隔离硬件)
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隔离硬件)是网闸隔离控制的摆渡控制,控制交换通道的开启与关闭。控制单元中包含一个数据交换区,就是数据交换中的摆渡船。对交换通道的控制的方式目前有两种技术,摆渡开关与通道控制。摆渡开关是电子倒换开关,让数据交换区与内外网在任意时刻的不同时连接,形成空间间隔GAP,实现物理隔离。通道方式是在内外网之间改变通讯模式,中断了内外网的直接连接,采用私密的通讯手段形成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该单元中有一个数据交换区,作为交换数据的中转。

其中,三个单元都要求其软件的操作系统是安全的,也就是采用非通用的操作系统,或改造后的专用操作系统。一般为Unix BSD或Linux的经安全精简版本,或者其他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等,但都要对底层不需要的协议、服务删除,使用的协议优化改造,增加安全特性,同时提高效率。

如果针对网络七层协议,安全隔离网闸是在硬件链路层上断开。

安全隔离网闸的部署方式一般是在两套网络之间,它可以实现物理隔离,阻断网络中的TCP等协议,使用私有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在对网络要求稍微高一些的单位,如政府、军队、公安、银行等,通常会用到安全隔离网闸来确保网络安全。

四、安全隔离网闸的分类

隔离网闸的主要类型包括硬件隔离网闸和软件隔离网闸。
硬件隔离网闸通常是一种独立的设备,它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对网络进行安全保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网闸通过专用安全隔离切换装置(数据暂存区)、内部处理单元和外部处理单元等硬件组成部分,在任一时刻仅连通内部或外部处理单元,从而实现内外网的安全隔离。
而软件隔离网闸则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安全隔离技术,它可以通过虚拟化、隔离容器等技术对网络进行安全隔离,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控性。这种网闸通常不需要额外的硬件设备,而是在现有的计算机系统中通过软件实现网络隔离和数据交换。

此外,根据应用场景和需求的不同,隔离网闸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单向隔离网闸和双向隔离网闸。
单向隔离网闸的数据流是单向的,也就是说,数据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动,不能从另一个方向流动。这通常是为了确保网络的安全性,防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和数据泄露。
而双向隔离网闸则是双向可流动的,也就是说,数据可以从内网流向外网,也可以从外网流向内网。这种类型的网闸通常用于需要频繁进行数据交换的场景,例如政府部门、金融行业等。

五、安全隔离网闸与防火墙的区别

安全隔离网闸与防火墙是两种不同的网络安全设备,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场景、硬件架构和功能等方面。
首先,应用场景方面,防火墙主要用于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网络的攻击和入侵,它通常部署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确保内网的安全性。而安全隔离网闸则主要用于实现不同安全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和数据交换,它通常部署在两个或多个安全域之间,确保不同安全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的安全性。

其次,硬件架构方面,防火墙是单主机架构,通过软件来实现安全功能,早期的防火墙采用包过滤技术,现代的防火墙则采用更高级的技术如代理技术和UTM等。而安全隔离网闸则是双主机架构,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方式实现安全功能,它包括内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和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等部分。

此外,功能方面,防火墙主要用于过滤和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和防御各种网络威胁,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而安全隔离网闸则除了可以过滤和监测网络流量外,还可以实现不同安全域之间的安全隔离和数据交换,保证不同安全域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防火墙和安全隔离网闸是两种不同的网络安全设备,它们在应用场景、硬件架构和功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网络安全设备来实现网络安全防护。

四、安全隔离网闸的应用场景

安全隔离网闸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之间:安全隔离网闸能够实现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之间的物理隔离,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这种应用场景在政府、军队、公安等需要处理敏感信息的机构中非常常见。
  2. 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内网与外网之间):对于一些局域网络,特别是政府办公网络,有时需要与互联网在物理上断开,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安全隔离网闸可以在需要时连接内外网,实现数据的安全交换。
  3. 办公网与业务网之间:由于办公网络与业务网络的信息敏感程度不同,例如银行的办公网络和银行业务网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办公网络有时需要与业务网络交换信息。安全隔离网闸可以实现两类网络的物理隔离,保证业务网络的安全。
  4. 电子政务的内网与专网之间: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中,要求政府内网与外网之间用逻辑隔离,而在政府专网与内网之间用物理隔离。安全隔离网闸是实现这种物理隔离的常用设备。
  5. 业务网与互联网之间:例如电子商务网络一边连接着业务网络服务器,一边通过互联网连接着广大民众。安全隔离网闸可以在业务网与互联网之间建立一道安全屏障,防止来自互联网的潜在威胁。

此外,安全隔离网闸还可用来隔离保护主机服务器或专门隔离保护数据库服务器。在需要保证高安全级别的网络环境中,如政府、军队、公安、银行、工商、航空、电力和电子商务等,安全隔离网闸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博客地址: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漏洞扫描设备

发表于 2024-01-24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3.3k | 阅读时长 ≈ 10

漏洞是指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关于什么是漏洞及如何管理漏洞请参考《安全运营之漏洞管理》。漏洞的形成原因有很多,例如后门、程序员自身的素质、网络协议等都可能导致漏洞的产生。因此,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这可以通过漏洞扫描设备等工具进行自动化检测和修复,同时也可以加强安全意识和培训,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漏洞的存在,但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大大减少漏洞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漏洞扫描设备。

一、什么是漏洞扫描设备

漏洞扫描设备是一种用于对企业网络进行漏洞扫描的专业硬件设备。它能够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脆弱性,发现可利用的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漏洞扫描设备基于漏洞数据库,通过扫描等手段对指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检测,从而发现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其主要功能包括对网站、系统、数据库、端口、应用软件等网络设备进行智能识别扫描检测,并对其检测出的漏洞进行报警提示管理人员进行修复。同时,漏洞扫描设备还可以对漏洞修复情况进行监督并自动定时对漏洞进行审计,提高漏洞修复效率。

漏洞扫描设备在网络安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被攻击的风险。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技术和工具,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网络安全。

二、漏洞扫描设备的主要功能

漏洞扫描设备是网络安全产品中的一种重要设备,用于自动检测和评估网络中的漏洞和弱点。漏洞扫描设备可以对网站、系统、数据库、端口、应用软件等一些网络设备应用进行智能识别扫描检测,并对其检测出的漏洞进行报警提示管理人员进行修复。同时可以对漏洞修复情况进行监督并自动定时对漏洞进行审计提高漏洞修复效率。以下是漏洞扫描设备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 漏洞检测:漏洞扫描设备能够对网络中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自动化的漏洞检测,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应用程序等。它通过模拟攻击者的行为来尝试利用各种漏洞,并记录下目标系统的反应,以判断是否存在漏洞。
  2. 脆弱性评估:漏洞扫描设备能够对目标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估,识别出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和弱点。它还能够提供详细的漏洞描述和影响范围,帮助管理员及时了解系统存在的安全风险。
  3. 实时监测:漏洞扫描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恶意攻击,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入侵行为。它还可以与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其他安全设备进行联动,共同构建起强大的安全防护体系。
  4. 报告生成:漏洞扫描设备能够生成详细的漏洞报告,列出已检测到的漏洞信息和修复建议。这些报告可以帮助管理员快速了解系统的安全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
  5. 自动化修复:一些高端的漏洞扫描设备还具备自动化的修复功能,能够自动安装补丁或配置安全设置,以消除检测到的漏洞。这大大提高了漏洞修复的效率和安全性。

漏洞扫描设备是网络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使用漏洞扫描设备,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网络中的漏洞和弱点,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降低被攻击的风险。

三、漏洞扫描设备的主要技术

当前,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的两大核心技术是端口扫描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
端口扫描技术主要是通过扫描目标主机的网络端口,了解目标主机上开放的网络服务,从而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端口扫描技术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了解目标主机的网络服务状态和安全风险,常见的端口扫描方法包括TCP扫描、UDP扫描和操作系统探测等。

漏洞扫描技术则是基于漏洞数据库和漏洞检测工具,通过模拟攻击者的攻击方式对目标系统进行漏洞检测的技术。漏洞扫描技术能够检测出目标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如缓冲区溢出、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

端口扫描技术主要关注目标主机的网络服务状态和安全风险,而漏洞扫描技术则通过模拟攻击者的攻击方式来检测目标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具体包括:

  1. 主机扫描:确定在目标网络上的主机是否在线。
  2. 端口扫描:发现远程主机开放的端口以及服务。
  3. OS识别技术:根据信息和协议栈判别操作系统。
  4. 漏洞检测数据采集技术:按照网络、系统、数据库进行扫描。
  5. 智能端口识别、多重服务检测、安全优化扫描、系统渗透扫描。
  6. 多种数据库自动化检查技术,数据库实例发现技术。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扫描技术和工具,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网络安全。

四、漏洞扫描设备的主要类型

  1. 针对网络的扫描器:基于网络的扫描器就是通过网络来扫描远程计算机中的漏洞。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在操作过程中,不需要涉及到目标系统的管理员,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在目标系统上安装任何东西;维护简便。
  2. 针对主机的扫描器:基于主机的扫描器则是在目标系统上安装了一个代理或者是服务,以便能够访问所有的文件与进程,这也使得基于主机的扫描器能够扫描到更多的漏洞。
  3. 针对数据库的扫描器:数据库漏洞扫描系统可以检测出数据库的DBMS漏洞、缺省配置、权限提升漏洞、缓冲区溢出、补丁未升级等自身漏洞。
  4. Web应用扫描器:专门用于扫描Web应用程序的漏洞,例如SQL注入、跨站脚本(XSS)和跨站请求伪造(CSRF)等,可以模拟攻击者的行为,识别应用程序中的漏洞并生成报告。
  5. 移动应用扫描器:用于扫描移动应用程序中的漏洞和安全问题,可以检测移动应用中的API漏洞、不安全的数据存储和未加密的通信等问题。

五、漏洞扫描设备的使用方式

  • 独立式部署:在网络中只部署一台漏扫设备,接入网络并进行正确的配置即可正常使用,其工作范围通常包含用户企业的整个网络地址。用户可以从任意地址登录漏扫系统并下达扫描评估任务,检查任务的地址必须在产品和分配给此用户的授权范围内。
  • 多级式部署:对于一些大规模和分布式网络用户,建议使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在大型网络中采用多台漏扫系统共同工作,可对各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并汇总,方便用户对分布式网络进行集中管理。

六、漏洞扫描设备如何与其他安全设备联动

漏洞扫描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其他安全设备进行联动,以提高安全防护的效果。以下是漏洞扫描设备与其他安全设备联动的几种常见方式:

  1. 防火墙联动:漏洞扫描设备可以与防火墙进行联动,将扫描结果与防火墙的规则进行匹配,实现对漏洞的自动隔离和修复。例如,当漏洞扫描设备检测到某个主机存在高危漏洞时,可以向防火墙发送指令,暂时关闭该主机的网络访问,直到漏洞被修复为止。
  2. 入侵检测系统(IDS)联动:漏洞扫描设备可以与IDS进行联动,将扫描结果与IDS的规则进行匹配,实现实时监测和报警。当IDS检测到异常行为或攻击时,可以向漏洞扫描设备发送指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响应。
  3. Web应用防火墙(WAF)联动:对于Web应用漏洞的扫描,漏洞扫描设备可以与WAF进行联动。当WAF检测到恶意请求或攻击时,可以向漏洞扫描设备发送指令,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响应。同时,WAF还可以将扫描结果与自身的规则进行匹配,实现自动过滤和防御。
  4. 身份认证系统联动:漏洞扫描设备可以与身份认证系统进行联动,实现对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通过将扫描结果与身份认证系统的用户信息进行匹配,可以实现对用户访问权限的精细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5. 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联动:漏洞扫描设备可以与SIEM系统进行联动,将扫描结果和安全事件信息统一纳入SIEM系统中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通过SIEM系统,管理员可以全面了解网络的安全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漏洞扫描设备与其他安全设备的联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防御和快速响应的效果。通过将不同安全设备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构建起更加完善和强大的安全防护体系。

七、漏洞扫描设备的应用场景

  • 定期的网络安全自我检测、评估
    通过漏洞扫描设备进行安全检测可帮助客户最大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尽可能早地发现安全漏洞并进行修补,有效的利用已有系统,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
  • 安装新软件、启动新服务后的检查
    由于漏洞和安全隐患的形式多种多样,安装新软件和启动新服务都有可能使原来隐藏的漏洞暴露出来,因此进行这些操作之后应该重新扫描系统,才能使安全得到保障。
  • 网络安全事故后的分析调查
    网络安全事故后可以通过网络漏洞扫描/网络评估系统分析确定网络被攻击的漏洞所在,帮助弥补漏洞,尽可能多得提供资料方便调查攻击的来源。
  • 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前的准备
    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前网络漏洞扫描/网络评估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及时的找出网络中存在的隐患和漏洞,帮助用户及时的弥补漏洞。可以对网站、系统、数据库、端口、应用软件等一些网络设备应用进行智能识别扫描检测,并对其检测出的漏洞进行报警提示管理人员进行修复。同时可以对漏洞修复情况进行监督并自动定时对漏洞进行审计提高漏洞修复效率。

博客地址: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防毒墙

发表于 2024-01-22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2.8k | 阅读时长 ≈ 9

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网络结构相对简单,病毒通常利用操作系统和软件程序的漏洞发起攻击,厂商们针对这些漏洞发布补丁程序。然而,并不是所有终端都能及时更新这些补丁,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升级和互联网的普及,病毒往往能够轻易地感染大量计算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防毒墙应运而生。
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防毒墙。

一、什么是防毒墙

防毒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通常部署在网络的入口处,用于对网络传输中的病毒进行过滤。通俗地说,防毒墙可以部署在企业局域网和互联网交界的地方,阻止病毒从互联网侵入内网。防毒墙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检测和过滤病毒,包括启发式分析、特征码匹配、行为分析、人工智能等。它能够识别和阻止各种类型的病毒,包括文件病毒、宏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等。防毒墙主要体现在病毒杀除的功能,同时部分设备也具有关键字过滤(如色情、反动)、垃圾邮件阻止和一定防火墙的功能。

二、防毒墙主要功能

1、专注病毒过滤,阻断病毒传输,工作协议层为ISO的2-7层,分析数据包中的传输数据内容,运用病毒分析技术处理病毒体,具有防火墙访问控制功能模块
2、基于网络层过滤病毒,主动防御病毒于网络之外;网关设备配置病毒过滤策略,方便、扼守咽喉;过滤出入网关的数据;与杀毒软件联动建立多层次反病毒体系。
3、内容过滤,防毒墙可以对网络流量中的内容进行过滤,如禁止不适当的网站、阻止恶意邮件等。
4、部分设备也具有一定防火墙,能够检测进出网络内部的数据,对http、ftp、SMTP、IMAP和POP3五种协议的数据进行病毒扫描,一旦发现病毒就会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隔离或查杀,在防护病毒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防毒墙的工作原理

防毒墙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检测和阻止网络传输中的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的网络安全设备。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智能感知引擎:防毒墙首先通过智能感知引擎对网络流量进行深层分析,识别出流量对应的协议类型和文件传输的方向。这一步是为了判断文件传输所使用的协议和文件传输的方向是否支持病毒检测。
  2. 特征提取与匹配:一旦流量被识别并经过初步筛选,防毒墙会进行特征提取。提取后的特征与防毒墙中的病毒特征库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认为该文件为病毒文件,并按照配置文件中的响应动作进行处理。
  3. 白名单机制:为了提高反病毒的检测效率,防毒墙支持白名单机制。管理员可以为信任的域名、URL、IP地址或IP地址段配置白名单规则。对于命中白名单的流量,防毒墙将不会对其进行病毒检测。
  4. 联动检测功能:为了增强病毒检测的准确性,对于未命中病毒特征库的文件,防毒墙具备联动检测功能。通过将文件送入沙箱进行深度检测,进一步提高对未知病毒的防范能力。
  5. 日志系统:防毒墙还提供日志系统,用于定位感染源。通过分析日志数据,管理员可以追踪病毒的来源,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威胁。

防毒墙通过上述步骤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和过滤,旨在阻止病毒和其他恶意软件的传播,保护企业网络的安全。

四、防毒墙的查杀方式

防毒墙的查杀方式主要包括特征码技术和行为查杀技术两种。

  1. 特征码技术:防毒墙通过病毒特征库来识别病毒,特征库包含了各种病毒的特征码。当防毒墙扫描到被检测信息与特征库中的特征码匹配时,就认为该被检测信息为病毒。特征码技术是传统的病毒查杀方式,准确率高,但是对新病毒的应对能力较差。
  2. 行为查杀技术:当病毒在运行的时候会有各种行为特征,比如会在系统里增加有特殊后缀的文件,监控用户行为等。防毒墙通过监控病毒的行为特征,当检测到某被检测信息有这些特征行为时,则认为该被检测信息为病毒。行为查杀技术对新病毒的应对能力强,但是误报率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防毒墙通常会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以提高病毒的查杀效果。同时,防毒墙也会不断更新病毒库和升级引擎,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病毒威胁。

防毒墙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识别高危险性的安全漏洞。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技术:

  1. 漏洞扫描:防毒墙具备漏洞扫描功能,可以定期或实时地对网络中的终端设备进行漏洞扫描,检查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是否存在已知的漏洞。一旦发现漏洞,防毒墙会立即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隔离。
  2. 威胁情报:防毒墙通过收集和分析威胁情报数据,了解最新的病毒、恶意软件、黑客组织等信息,从而发现高危险性的安全漏洞。防毒墙会将这些情报数据与网络流量进行比对,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或可疑数据,就会立即进行拦截和清除。
  3. 行为分析:防毒墙通过监控网络流量中病毒的行为特征,可以识别出高危险性的安全漏洞。例如,某些病毒会在系统里增加有特殊后缀的文件、监控用户行为等。防毒墙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特征,一旦发现可疑行为,就会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
  4. 人工智能技术:防毒墙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不断学习和分析网络流量中的数据特征,从而识别出高危险性的安全漏洞。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识别未知病毒、恶意软件等威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拦截和清除。

五、防毒墙的使用方式

1、透明模式:串联接入网络出口处,部署简单。
2、旁路代理模式:强制客户端的流量经过防病毒网关,防病毒网关仅仅需要处理要检测的相关协议,不需要处理其他协议的转发,可以较好的提高设备性能。
3、旁路模式:与旁路代理模式部署的拓扑一样,不同的是,旁路模式只能起到检测作用,对于已检测到的病毒无法做到清除。

六、防毒墙的应用场景

防毒墙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内部终端免受来自互联网的病毒攻击:对于无法保证内网所用终端全部安装杀毒软件或存在安全漏洞的企业,防毒墙可以部署在网关处,阻挡病毒从互联网进入内网,保护内网终端的安全。
  2. 控制病毒在网络之间爆发传播:大型网络中可能存在多个单位网络互联的情况,一个单位的病毒爆发可能会引发整个大网络的病毒传播。防毒墙可以部署在各单位网络边缘,严格控制病毒在网络之间的传播,防止大规模的病毒爆发。
  3. 保护重点服务器:随着服务器的广泛应用,防毒墙可以部署在网络出口处及接在重点服务器前,保护企业上网和服务器不受病毒入侵。
  4. 隔离外来不安全终端:当外来人员在企业内网进行访问互联网时,可能会携带病毒。在隔离区出口处部署防毒墙可以保护内部终端安全。
  5. U盘感染终端控制:U盘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使用防毒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U盘安全区,当U盘安全使用区计算机含有病毒访问企业内部资源时,防毒墙进行病毒的过滤。
  6. 阻止内网终端对外部不良资源的滥用:防毒墙可以对网络流量中的内容进行过滤,如禁止不适当的网站、阻止恶意邮件等,从而防止内部用户滥用外部不良资源。

防毒墙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网络拓扑环境,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具备针对HTTP、FTP、SMTP和POP3协议内容检查、清除病毒的能力,同时通过实施安全策略可以在网络环境中的内外网之间建立一道功能强大的防火墙体系。

七、防毒墙与防火墙

防毒墙与防火墙虽然只有一个字不同,但是他们是两种不同的网络安全产品,主要区别在于防护的侧重点和功能。
防火墙主要关注网络层的安全,通过IP地址、端口号等网络层面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从而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防火墙通常部署在网络的入口处,对所有进出的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防护。

防毒墙则主要关注应用层的安全,通过对网络流量中的数据进行深度检测和过滤,来防止计算机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等恶意软件的传播。防毒墙通常部署在网络出口处,对所有进出的网络流量进行实时检测和过滤。

防火墙和防毒墙都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安全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部署。同时,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还需要结合其他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等,来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博客: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入侵防御系统

发表于 2024-01-21 | 更新于: 2025-07-21 | 分类于 技术 , 网络安全 | | 阅读次数:
字数统计: 4.2k | 阅读时长 ≈ 14

由于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演变和增长。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攻击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传统的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护体系等安全产品在面对这些威胁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无法满足当前网络安全的需求。入侵防御系统(IPS)作为一种主动防御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它可以实时检测和防御网络流量中的恶意攻击和威胁,通过串接的方式部署在网络中,对入侵行为进行实时阻断,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入侵的危害。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安全产品的不足,为网络安全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防护方案。前面介绍了入侵检测系统(IDS)《网络安全产品之认识入侵检测系统》,本文我们来认识一下入侵防御系统(IPS)。

一、什么是入侵防御系统

入侵防御系统(IPS) 是一种网络安全设施,主要用于监测和防御网络或系统活动中存在的恶意攻击和威胁。IPS能够监视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检测已知和未知的攻击行为,一旦发现威胁,会立即启动防御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或减轻攻击的影响。IPS倾向于提供主动防护,其设计宗旨是预先对入侵活动和攻击性网络流量进行拦截,避免其造成损失,而不是简单地在恶意流量传送时或传送后才发出警报。能够在保护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免受攻击方面发挥强大的作用。

二、入侵防御系统的主要功能

  1. 实时监测和防御:IPS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系统活动,一旦发现异常或恶意行为,能够立即启动防御机制,阻断恶意流量,防止攻击扩散。
  2. 网络入侵防护:IPS能够提供针对多种协议和层面的防护,包括网络层、应用层和系统层,全面防御各种攻击,如缓冲区溢出攻击、木马、蠕虫等。实时、主动拦截黑客攻击、蠕虫、网络病毒、后门木马、Dos等恶意流量,保护企业信息系统和网络架构免受侵害,防止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损坏或宕机。
  3. 深度检测和分析:IPS具备深度包检测(DPI)技术,能够对数据包进行深入分析,识别隐藏在其中的恶意代码、恶意命令或恶意流量模式等。
  4. 威胁情报整合:IPS能够整合威胁情报数据,了解最新的攻击手段、恶意软件、漏洞利用等信息,从而能够及时更新检测规则和防御策略。
  5. 自定义防护策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自定义特征码进行防护,使IPS更加适应特定环境下的安全需求。
  6. Web安全:基于互联网Web站点的挂马检测结果,结合URL信誉评价技术,保护用户在访问被植入木马等恶意代码的网站时不受侵害,及时、有效地第一时间拦截Web威胁。
  7. 流量控制和优化:阻断一切非授权用户流量,管理合法网络资源的利用,有效保证关键应用全天候畅通无阻,通过保护关键应用带宽来不断提升企业IT产出率和收益率。
  8. 上网行为监控:全面监测和管理IM即时通讯、P2P下载、网络游戏、在线视频,以及在线炒股等网络行为,协助企业辨识和限制非授权网络流量,更好地执行企业的安全策略。

三、入侵防御系统的工作原理

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实时检测和拦截网络流量中的恶意攻击和威胁。IPS通过直接嵌入到网络流量中,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检查,对异常活动或可疑内容进行检查后,再通过其他端口将信息传送到内部系统中。如果出现问题的数据包以及其他来自同一源头的后续数据包,都能在IPS设备中预先被过滤掉,这样就可以阻止恶意攻击和威胁进入网络。IPS还可以提供主动保护,针对被明确判断为攻击行为、会对网络、数据造成危害的恶意行为提前进行检测和防御,降低或是减免使用者对异常状况的处理资源开销。

入侵防御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1. 流量分析:IPS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并对流量中的数据包进行分类、标记和检测。通过分析流量的协议、端口、流向等信息,以及数据包的载荷内容,IPS能够识别出异常流量和潜在的攻击行为。
  2. 威胁情报:IPS通过收集和分析威胁情报数据,了解最新的攻击手段、恶意软件、漏洞利用等信息,从而能够及时更新检测规则和防御策略。威胁情报可以来自于网络威胁情报平台、安全社区、安全研究机构等。
  3. 深度包检测(DPI):DPI技术可以对数据包进行深度内容检测,识别出数据包中的各种应用层协议和内容特征。通过DPI技术,IPS能够检测出隐藏在数据包中的恶意代码、恶意命令或恶意流量模式等。
  4. 行为分析:IPS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中数据包的行为模式,能够识别出异常行为和潜在的攻击行为。例如,IPS可以检测出未经授权的网络扫描、恶意扫描等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5. 防御规则:IPS通过预设的防御规则,能够根据不同的攻击类型和场景,采取不同的防御措施。例如,对于已知的攻击手段,IPS可以采取过滤、阻断、隔离等措施;对于未知的攻击手段,IPS可以采取动态防御、沙箱隔离等措施。

入侵防御系统通过实时检测、分析网络流量和行为,以及采用威胁情报、深度包检测、行为分析和防御规则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安全的主动防护和实时防御。

四、入侵防御系统的分类

入侵防御系统(IPS)有多种分类方式,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分类:

  1. 基于部署方式的分类:
    ● 串联部署:IPS串联部署在网络中,能够实时检测并阻断攻击流量,对正常的网络流量不产生影响。
    ● 并联部署:IPS并联部署不会对网络流量产生影响,不会造成数据延迟、丢包等问题。
  2. 基于应用场景的分类:
    ● 网络入侵防御系统(NIPS):普遍安装在需要保护的网段中,对网段中传输的各种数据包进行实时监视,并对这些数据包进行分析和检测。如果发现入侵行为或可疑事件,入侵防御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甚至切断网络连接。
    ● 主机入侵防御系统(HIPS):通过在主机/服务器上安装软件代理程序,防止网络攻击入侵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保护服务器的安全弱点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
  3. 基于防护对象的分类:
    ● 应用入侵防御系统(AIPS):专门针对应用层进行防护的入侵防御系统。
    ● 数据库入侵防御系统(DBIPS):专门针对数据库层进行防护的入侵防御系统。
  4. 基于技术原理的分类:
    ● 基于特征的入侵防御系统:通过匹配攻击特征来检测和防御攻击。
    ● 基于行为的入侵防御系统:通过分析网络流量和行为来检测和防御攻击。
  5. 基于安全策略的分类:
    ● 主动防御系统:主动防御系统能够预防、检测并快速响应各种攻击,它通常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器和其他安全组件。
    ● 被动防御系统:被动防御系统主要用于监视和记录网络流量和活动,它通常包括网络监控工具、日志分析器和审计工具等。

以上分类方式并不是互斥的,有些IPS产品可能同时具备多种分类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合的IPS产品。

五、入侵防御与防火墙的区别

入侵防御与防火墙是两种不同的网络安全技术,它们在保护网络安全方面各有侧重。
防火墙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阻止,来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它是一种被动的防御方式,根据预设的规则对进出网络的数据包进行控制,只允许符合规则的数据包通过。防火墙可以阻止大多数已知的攻击,但对于一些新的、未知的攻击手段,防火墙可能无法进行有效防御。

入侵防御则是一种更深入的防护方式,它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发现和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行为。与防火墙相比,入侵防御具有更强的主动性和防御能力。它不仅可以检测和防御已知的攻击手段,对于一些未知的攻击,入侵防御系统也可以通过行为分析、深度包检测等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防御。此外,入侵防御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检测和响应功能,一旦发现异常流量或攻击行为,可以立即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隔离、过滤等,从而降低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

综上所述,防火墙主要是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阻止,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而入侵防御则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发现和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行为,提供更深入的防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结合使用,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全面保护。

六、入侵防御系统的优势和局限性

入侵防御系统(IPS)的优势主要包括:

  1. 实时阻断攻击:设备采用直路方式部署在网络中,能够在检测到入侵时,实时对入侵活动和攻击性网络流量进行拦截,将对网络的入侵降到最低。
  2. 深层防护:新型的攻击都隐藏在TCP/IP协议的应用层里,入侵防御能检测报文应用层的内容,还可以对网络数据流重组进行协议分析和检测,并根据攻击类型、策略等确定应该被拦截的流量。
  3. 全方位防护:入侵防御可以提供针对蠕虫、病毒、木马、僵尸网络、间谍软件、广告软件、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攻击、跨站脚本攻击、注入攻击、目录遍历、信息泄露、远程文件包含攻击、溢出攻击、代码执行、拒绝服务、扫描工具、后门等攻击的防护措施,全方位防御各种攻击,保护网络安全。
  4. 内外兼防:入侵防御不但可以防止来自于企业外部的攻击,还可以防止发自于企业内部的攻击。系统对经过的流量都可以进行检测,既可以对服务器进行防护,也可以对客户端进行防护。
  5. 可扩展性:IPS可以提供可扩展的安全性,随着网络流量的增长,IPS可以相应地扩展其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

然而,入侵防御系统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误报和漏报:IPS可能会误报或漏报某些正常流量或攻击流量,这可能导致正常业务流量被拦截或攻击流量被漏过。
  2. 处理能力:IPS需要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处理能力来确保实时检测和拦截攻击。
  3. 部署复杂性:IPS的部署相对复杂,需要正确配置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发挥最佳效果。
  4. 无法防御未知威胁:IPS主要依赖于已知的威胁特征来检测和防御攻击,对于未知威胁的防御能力有限。

虽然入侵防御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在提供实时保护和深度防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七、入侵防御系统的使用方式

入侵防御系统(IPS)通常通过串联部署在具有重要业务系统或内部网络安全性、保密性较高的网络出口处。

八、入侵防御系统与其他安全设备的集成

入侵防御系统通过高效的集成引擎,实现流量分析、异常或攻击行为的告警及阻断、2~7层安全防护控制等功能,并可以可视化展示用户行为和网络健康状况。与入侵检测系统(IDS)相比,IPS不仅能检测入侵的发生,更能通过一定的响应方式,实时终止入侵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实时保护信息系统不受实质性的攻击。

此外,IPS还可以提供DoS/DDoS检测及预防机制,辨别合法数据包与DoS/DDoS攻击数据包,保证企业在遭受攻击时也能使用网络服务。

入侵防御系统(IPS)可以与其他多种安全设备集成,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集成方式:

  1. 与防火墙集成: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可以控制网络流量的进出。IPS可以与防火墙集成,利用防火墙的过滤功能,将恶意流量或攻击源阻断在外,从而降低网络受到攻击的风险。
  2. 与反病毒软件集成:反病毒软件可以对网络流量和文件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IPS可以与反病毒软件集成,在检测到恶意流量或攻击时,及时清除其中的病毒,保护网络免受病毒的侵害。
  3. 与漏洞扫描器集成:漏洞扫描器可以对网络中的主机和设备进行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IPS可以与漏洞扫描器集成,在检测到漏洞或潜在的攻击时,及时提醒或修复漏洞,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4. 与日志分析工具集成:日志分析工具可以对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应用系统的日志进行分析和处理。IPS可以与日志分析工具集成,将检测到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记录到日志中,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5. 与安全事件管理(SIEM)系统集成:SIEM系统可以对各种安全设备和系统的日志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IPS可以与SIEM系统集成,将检测到的安全事件上报给SIEM系统,实现统一的安全事件管理和响应。

总的来说,入侵防御系统是一种能够防御防火墙所不能防御的深层入侵威胁的在线部署安全产品,是对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的补充。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网络环境选择适合的集成方式,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博客:http://xiejava.ishareread.com/


“fullbug”微信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学习成长!

<1…567…21>
XieJava

XieJava

204 日志
12 分类
26 标签
RSS
GitHub
友情链接
  • 爱分享读书
  • CSDN
  • 豆瓣
© 2025 XieJava | Site words total count: 420.8k

主题 — NexT.Muse
0%